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吴江区

“傻人”老兵

2015年04月15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2014年8月,吴江区红十字会的遗体捐献志愿者名单中新加入了一名“生命馈赠者”,这名来自盛泽镇坛丘社区渔业村的遗体、器官及角膜捐献志愿者1986年出生,名叫邱晓东,是目前吴江在册的最年轻的器官及遗体捐献志愿者。

“我所有的亲戚现在都知道我是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告诉我的父母,你儿子是不是脑子坏了,还有人说我不孝,但是我的父母都一笑而过。”熟悉他的人开玩笑地说他“傻”,报名捐献器官和遗体仅是他“傻气”的一部分,他做的“傻事”太多了。

当兵两年  影响一生

比本人名字更有知名度的,是邱晓东的网名“老兵”,他也更愿意大家喊他“老兵”。从部队退役至今已有8年,他始终没有忘记短短两年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如果没有当兵,我不会是现在这样。”他对记者说。

晓东的学历不高,14岁学理发,16岁出师自己开店,19岁响应号召入伍,成为南京军区装备部的普通一兵。在部队,理发店小老板遇到了一名一身正气的指导员,是他教他“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要做一个好人”,混了几年社会的小老板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部队两年,他做了不少好事,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了帮助困难战友,他把自己最好的衣服捐出去,每次捐款都要掏空钱包。

复员回到家乡,晓东当上了一名警辅,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电脑,3年后他自己创业,在镇上开了家电脑维修店。部队里的作风被他原样带回了家,碰到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走在路上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总要上前扶一把。

常做好事  不求留名

这个“老兵”,经常干些做好事不留名的事儿,甚至常常耽误自己的正事。

有回凌晨1点,他从横扇开车回家,途经梅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看到一对年轻夫妇手里抱着孩子,站在路边焦急地拦车。深更半夜,路上车影稀少,他二话不说就把车停在路边,下车一摸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招呼夫妻俩赶紧上车,一路风驰电掣地将车开到了就近的平望医院,他招呼夫妻俩赶紧到急诊室找医生,自己来挂号,没等夫妻俩出来就溜了。

 这样的偶遇,晓东曾经碰到过好几回,得到帮助的人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我从没打算告诉他们。”他对说,“因为雷锋做好事也不留名。”他也是个无偿献血的积极参与者,生得人高马大的他,每次捐献都坚持献400CC,一年雷打不动必须两次,已累计五年。

爱管闲事的个性让晓东怎么都闲不住,他十分关心身边的剩男剩女的婚恋问题,尤其是离婚男女寻找另一半。去年,他成立了一个“老兵单身男女群”,为单身男女“拉郎配”,默默当起了公益“月老”,一年下来成功了6对。“高兴的话请我吃顿便饭,没有也无所谓。”能促成好事,他挺乐呵。

捐献遗体  身体力行

三年前,晓东无意中看到一篇描写一家九口自愿捐献遗体的新闻报道,深深被这一家打动,他也动了捐献的念头。

后来,在江苏大学上学的弟弟告诉他,在学校常常是80多个学生围着一具遗体上解剖课,一个礼拜勉强只能轮上一次。晓东捐献遗体的念头愈发强烈。

今年5月,晓东发动四人为朋友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捐血清,趁着去苏州市红十字会开证明的机会,他顺便咨询了遗体捐献的事宜,回来就从网上下载了捐献登记表。一听丈夫要捐献遗体和器官,妻子小吴坚决反对,晓东搬出新闻和相关报道天天说,终于做通了爱人的思想工作。“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大,我做登记至今还是瞒着二老的。”他坦言父母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很长时间。

这个“老兵”看得很开:“反正人死了也是一把火烧了,不如捐出来给需要的人。”他说,捐献遗体也是为国家的医疗事业作贡献,因为医学水平的提高最终将反馈社会,让全社会受益,而捐献器官能挽救他人生命,给他人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自从成为遗体捐献者,他又多了一个遗体捐献的宣传项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遗体及器官捐献让死亡变成了生命的升华。”他说。

2014年6月,晓东筹建“绸都盛泽快乐爱心群”,并在2015年3月12号注册成功了苏州市吴江区快乐爱心助老服务社,也是盛泽唯一的一家公益机构,招募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做好事,从刚开始的12人到目前会员发展到了382名,到目前为止大大小小活动达16场之多,帮助特困群众达130人左右,家庭达40余户,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发动无偿献血和扶贫、帮困、一对一助学、为社区老人免费拍照、维修家电等公益活动。(吴江日报  杨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