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吴江区

传播文明的爱心种子

2015年08月05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事迹回眸】

  2012年3月,张波参加无偿献血。当时,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患造血及免疫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张波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大家庭,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2013年2月,张波得到消息,自己的血样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了。张波说,有机会救人一命,感觉很幸运。与此同时,又确定妻子怀孕的消息,张波捐髓的决心更坚定。

  2013年5月8日上午10点,正是第66个世界红十字日。27岁的张波在苏大附一院临床免疫学采集室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当日,这些救命的“种子”被护送至河北,移植进一名6岁女孩的体内。

  张波,这位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 “救死扶伤”的天职,展示 了“白衣战士”的风采。同年,张波荣登“乐居吴江 感动你我”第二届吴江好人榜。

  【文明续航】

  “回想整个捐献过程,是如此的简单和安全,我不过是作了一个很简单的决定,是‘爱心+信心’就能完成的一件事。所以,被评为吴江好人,还真的是愧不敢当。”张波的话语朴素而实在。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光是我们吴江人民的爱心载体,更承载着全吴江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

  张波的妻子也是一位医护工作者,所以,对他的捐髓行为非常理解,十分赞同。父母通情达理,没有半点异议。张波的父亲还很风趣,今年年初,对张波说:“儿子,我看你捐髓后身体没有半点影响,反而长胖了,要么我也去做好事,捐献造血干细胞吧。”后来,因为超过捐献年龄,父亲才作罢。

  张波说,当时,也有亲戚好意提醒,但丝毫不能影响他的决心。张波说:“捐献过程,从头到尾我都没犹豫过,至今,也不后悔。”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张波说,尽管累,但他乐在其中。他觉得,衡量一个医生的医德,一方面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另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态度。

  “最能体现一个医护人员价值的地方,是不仅病人信任你,同事同行也认可你信任你。”张波是一位内科住院医师,查房、病情记录等是他日常的工作,每个月要值四个夜班。

  从去年9月份起,张波还要到新开设的颐养院老年护理病区值班。他说,颐养院的老人年龄偏大,病情复杂,有时一晚上都不能安心睡觉,接氧、抢救,忙个不停。

  虽然工作辛苦,张波却从未退缩。空余时间,他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多学习专业知识,才能解救患者,让他们早日远离病痛的折磨。”平淡的话语,折射出张波一颗火热的心。

  张波对“流浪”人员充满同情关怀。前年,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街头发病,被警察送到医院,经过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需要后期慢慢康复。但这位老人,无身份证,无地址,无亲人,因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医院只能继续把他留在病房。张波知道后主动捐款,还时时关心老人的病情。

  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张波与患者相处的时间比较长。那些慢性支气管患者,几乎每年都要来住院,张波与他们成了老朋友。张波喜欢与患者聊天,他说,与患者聊天可以舒缓他们的情绪,他还时常向患者家属仔细地介绍患者病情,让家属更放心、安心。很多患者与家属称张波是“大块头,整天笑眯眯,人很好。”

  科主任王晖这样评价道:“张波非常乐观,对谁都十分友善,还乐于助人。”科室中,节假日需要代班或换班,同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波,因为每次他都很爽快地答应。

  院办的张伟峰对笔者说,张波的捐髓事迹,着实带来了很好的反响。医院的同事,从张波的爱心事例中,了解了更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很多人默默加入献血者的队伍,之前犹豫不决的,也因此下了决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爱心的榜样更足以感召更多的人。四院的护士倪小园,早在2008年就参加了无偿献血,去年她接到 “初配”成功的消息。她回忆说,当时很激动,想着可以和张波一样救人了,却因自己已怀孕,被迫放弃这次机会。“如果以后配对成功,我非常乐意去做。”小园的话,听得张波直点头。

  今年5月,吴江村民金新跃和吴江金融系统的刘彬彬,继张波之后,成为苏州市第98名和第99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张波非常关注有关志愿者的消息,他告诉笔者,就在前几天,得知苏州捐髓志愿者已突破百例,内心由衷地高兴。

  【好人寄语】

  张波是吴江卫生系统第二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每次提起捐献造血干细胞之事,张波都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我没觉得这是什么好事,感觉就是对社会的一种承担。”他说,“我是一名医生,做的就是救死扶伤的工作,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用另一种方式去完成一名医生、一名志愿者的心愿,那是我的光荣。”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张波的最大愿望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除患者的痛苦,尽自己有限的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张波说:“以后,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帮助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给病人多一份生的希望。”(吴江日报 徐国平 谈燕 杨华 李仲勋 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