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只是平常事”
——记吴江区红十字会师资志愿者汪名刚
2016年07月29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说话声音抑扬顿挫,镜片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起吴江区红十字会师资志愿者汪名刚,很多人是很熟悉的,松陵镇上有不少人都听过他的课。“课讲得好”“很热心”“幽默风趣”,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65岁开始成为一名公益志愿者,现年76岁的汪名刚,现在的生活不比工作时清闲,而他乐得这样每天忙碌。“这是支撑我的一股劲,如果失去了它,也许我就要拄拐杖了。”他幽默地说。
“粉丝”众多他上的课生动诙谐
前不久,汪名刚为吴江开发区江陵社区青少年普及了应急救护知识,考虑到夏季学生意外事件多发,他重点讲授了溺水、中暑等急救知识。
汪名刚在老年大学和社区多年的讲课经验,让他讲起这些知识点来深入浅出,再加上生动诙谐的语言,台下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汪老师讲课贴近实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不像教科书上那么死板,通俗易懂。”吴同学说。
按照讲课惯例,汪名刚在讲义的第一章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QQ号和微信号,方便大家日后咨询。“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欢迎大家拨打咨询。”他对居民们说。
这只是汪名刚志愿服务的一项,身为梅石社区志愿者一员的他,正忙着给社区里参加“2016年阳光少年科普夏令营”的孩子们当后勤。“只要能给孩子们做安全后盾,能帮忙的我一定会帮忙。”数着计划表上密密麻麻的安排,他说,能来的话一定次次都来。
暑假期间给孩子们做后勤“保姆”,而平日里则是老年朋友们的良师益友。看看放假前汪老的日程表就知道了:周一、周二下午吴江区老年大学,周四下午松陵老年大学,此外还要每个月抽出一个周日到芦墟老年大学上课。
“汪老师热心,富有责任感,帮我们社区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梅石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燕说。
融会贯通他戏称自己是“万金油”
汪名刚讲课有一个特点,备课笔记准备得并不多,知识点张口就来。
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电脑上查阅来的,都能成为他讲课的素材。他在台上讲得声情并茂,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碰到学生提问一下子回答不上来的,他也是很坦诚地实话实说“不知道”,回去仔细查阅资料,紧急进行“举一反三”。
讲课的本事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使得他总能时不时地充当一回“急救队员”,而且上得还不赖。比如,在老年大学担任诗词课老师的老朋友去东北探亲,他帮忙前后代课三四个礼拜,后来老朋友的爱人摔伤了,他又去帮忙代了近半个学期的课。
身为卫生进修学校的资深退休老师,汪名刚是红十字会师资志愿者,他教保健课、救护知识驾轻就熟,但他同时也教电脑、诗词、国学、历史等等。他戏称自己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去哪里。
“年轻时我就是一名‘万金油’。”汪老笑着说,这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1965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了四川遂宁一个偏僻山区,到了基层后人才紧缺,什么都要干,把自己“逼”成了全科医生。回到吴江当了几年医生后,卫生进修学校需要培养一批高学历的医学专业学生,他又被调去当了一名老师,因为师资紧缺,一人要上八门课。
也许正是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让汪名刚成了大家眼里的“万能老师”。
古道热肠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
但凡有外出活动,汪名刚多半会被叫上,而汪老只要有空,也总是会欣然答应。长久以来,这个拎着医药箱走在人群中的老人,平日里手机24小时不关的汪老师,是大家心目中最安心的“保护神”。
梅石社区的街长屠一帆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就认识了汪名刚,身为老年学会科学养生分会志愿者的他,常出现在该中心开展的公益讲座、义诊、走访孤寡老人等活动中。
“平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碰到老人身体不舒服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咨询汪老师,包括我们工作人员,出现身体方面的问题,都会向汪老师咨询。”屠一帆告诉记者,汪老师面对大家的问题,不论再晚、再忙,都会一一进行详细询问,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答,再对症下药,开出相应的药方,后期还会继续跟踪大家的病情。
提及自己的年龄,汪老总是幽默地以公岁相告:“我今年38公岁。”随后,哈哈一笑。
因为身上挂着太多的“职务”,因为出现在了太多的公益场合,因为总是随叫随到,打个电话就来了,“这样常年不计报酬地投入,很难得,我很佩服。”民革吴江第四支部副主委杨筱东说。
大家总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要这么热心?”汪名刚的回答很实在:“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反哺社会,我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不低,很知足了。”他说,社区以及很多地方,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总归需要我们这些老人来参与。
“社会人心浮躁,对比之下,汪老是个纯粹的人,就像一颗星星,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星空,也照亮了别人。”民革吴江总支委员兼第四支部主委翁春强这样评价说。(吴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