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激荡“红会”情
2017年02月10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在红会工作的那段时光,时时充满了感动,处处流淌着大爱,‘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吴江大地上发扬光大。”今年71岁的张莹,谈起当年的红十字工作,仍满怀激荡。
30年前,在吴江县红十字会诞生之初,时任吴江县副县长的张莹被选举为首届理事会会长,并连续干了三届,20多个春秋。在不懈追求中,张莹见证了吴江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1987年吴江县红十字会成立时,条件十分艰苦,人手少,经费缺,红会工作人员凭着极大的热情,一步步成为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
“那时,海峡两岸尚未实现‘三通’,县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组织,帮助台胞查寻在吴江的亲人。有一次,横扇的吴国勋和其表妹吴国芬在台湾的亲戚过世,要去台湾接受遗产,与台湾方面发生纠纷,县红十字会与台湾多方联系,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这让当事人十分感动,给我们写来了感谢信。”张莹介绍,“在任期间,我分管卫生系统,刚开始红会挂靠在县卫生局,工作主要在医院、学校以及各乡镇展开,后来,红会独立出来,工作拓展至机关、企业和旅游景点。同时服务内容也逐渐增多,救助经费和物资除了由省红十字会和市红十字会资助外,主要依靠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进行捐助。”
从者如流,大爱如流。吴江县红十字会成立后不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红十字会”成为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张莹认为,红十字会不应是一个封闭的团体,而应植根于社会,善于动员和团结一切人道力量,千方百计发动社会的爱心。
于是,吴江县红十字会从重点行业入手,与县交通局合作,对驾驶员进行救护培训;与县教育局联手,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自救培训……随着工作的深入,红十字会会员也从最初的2000多人,发展到2008年的2万多人。
在服务方面,县红十字会当时提出了“三个工程”,有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和无偿献血的生命工程,有扶贫帮困的爱心工程,有驰援灾区的救援工程。
已退休11年的张莹,说到动情之处,思绪回到了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2004年的印尼海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那时,在大灾大难面前,有很多企业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吴江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张莹用手掌按了一下胸口,“我看到一对残疾人艰难地移动着躯体,将捐款投进募捐箱;还有一名收入微薄的新吴江人,掏出几十元钱,表达自己的爱心。吴江的大爱精神让我们工作人员都深受感动。”
大爱无疆,在红十字会的影响下,许多市民主动捐款,与四川内江的贫困孩子结对,资助他们读上书、读好书。一些人亲赴内江,鼓励孩子们立志成才。
“而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还有许多人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张莹说,“看到那么多普通市民无私地奉献爱心,我自己也深受教育,感受到红十字事业的无上光荣。”
2017年,吴江区红十字会进入“而立之年”,对此,张莹表示:“只要我们红会工作人员继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团结广大团体会员单位和爱心人士,撸起袖子、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善于开拓,就一定能够开创吴江红十字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吴江日报 韦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