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决心,家人的守护
2018年02月06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2月2日上午,常熟市红十字会与慈善总会共同对去年12月以来实现“三献”的4名志愿者进行慰问,包括夫妻双双捐遗的钱雪舫夫妇家属、海虞镇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健峰和其家属以及常熟市第一位捐遗的离休干部胡蔚然家属。
“三献”志愿者是指实现遗体、器官捐献以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此次慰问秉承“三献”慈善关怀的项目精神,加强对“三献”志愿者的人道关怀,增强广大“三献”志愿者及其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光荣感。
一人坚守一份爱与善并不难,两代人共同坚守一份爱与善长达14年实属不易。2004年8月,钱雪舫与爱人徐穗英双双办理遗体捐献公证。14年后,两位老人在不到一个月内先后过世,其子女信守承诺,将父母遗体捐献给苏州大学医学部。
这是常熟市第二对双双实现捐献遗体的夫妻。儿媳冯晓冬说,父亲年轻时曾在部队的医疗队工作过,此后,他一直对我国人体解剖术不够发达耿耿于怀。母亲也是一位医疗工作者,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思想开明。她有着和父亲一样的为医疗事业奉献的精神。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儿子钱宁和儿媳冯晓冬决定完成父母的遗愿,延续这份大爱。“我们俩都觉得捐献遗体是很平常的事情,完全没有压力。”钱宁说。
2011年,在家人支持下,胡蔚然报名捐献遗体。愿“多省坟地种稻粱”,将遗体全部奉献给医学科研一直是他多年来的心愿。7年后,胡蔚然去世后妻子陈玫完成了他的心愿。
按照常规流程,遗体最终能否实现捐献在于执行人的意愿。捐献者过世24小时之内,由执行人主动联系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常熟市红十字会。常熟市红十字会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并在约定时间前往所在地进行遗体交接。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常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同意与否只在一念之间,如果家属未能及时联系红十字会,此前做的工作也就白费了。若现场执行人反悔,捐赠也无果。”尽管遗体捐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想让遗体捐献普及开来,路途仍非常遥远。
无论是钱宁夫妇,还是陈玫,他们多年的支持和坚守实属不易,在常熟市更是罕见。助力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在于个人的爱心,更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共同守护延续这份爱与善。
在海虞镇慰问时,常熟市第13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李健峰的母亲含着泪说:“虽然会心疼儿子,但因为儿子做的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我全力支持他。”前不久,李健峰坚守自己14年前的承诺,捐献出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家庭。
2004年5月的一天,他参加无偿献血时遇上常熟市红十字会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便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7年9月,李健峰在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后,得到家人的支持,他立即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在2018年1月16日顺利完成了捐献。
2018年2月2日,常熟市红十字会会同常熟市慈善总会首次启动“三献”慈善关怀项目,对在常熟市自2017年12月始实现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亲属,以及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累计达到40次的志愿者本人进行慰问。该项目旨在引领捐献助人的社会新风尚,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常熟市“三献”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常熟日报记者 张雨嘉 实习生 陆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