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吴江区

7名桃源退休老人的捐遗志愿

2019年07月01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近日,7位来自吴江桃源的退休老人不约而同地填写了捐遗申请表,领到了志愿捐遗纪念证书,共同完成了捐遗心愿。巧的是,7位捐遗志愿者有三对是夫妻,且都是很好的朋友。  

捐遗这事考虑多年

“沈书记和他爱人吴月英先起的头,我们也想捐,就趁早把事给办了。”曹有生、陆根生说,他们和沈福根都是桃源人,以前上班时就相互认识,但平时交流不多,后来三人都跟着子女搬来松陵,帮子女带娃。三人在2007年至2009年先后退休,沈福根退休最早,今年72岁。  

“5年前吧,我们仨又在吴江公园里碰上了,之后我们就约好早上一起去吴江公园喝喝茶,聊聊天,这两年来,我们的‘据点’转移到了区老年活动中心的聊天室。”曹有生说,大约4年前的一次闲聊中,三人谈到了老来丧葬的事,沈福根接过话茬,提起了死后捐献遗体的事情。  

沈福根的观点是,人总归要走,与其什么都不做,白白上路,还不如把自己的遗体和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供人研究,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  

“我们俩也很认同他说的另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我们走了没法给孩子留下什么,但我们捐献了遗体,至少能再教一教孩子什么叫奉献精神。”陆根生说。

三人很快达成了一致,并准备将捐遗的事付诸行动。  

子女签字关最难过

捐献遗体需要征得家人同意,让子女签字这一关,并不好过。“刚开始子女大多是不理解的,觉得我们想不开,甚至不考虑他们做子女的感受。从内心来讲,我们老的就是因为替他们着想,才这样做的。”沈福根说,人进入老年后,身后事一直是近年来众人茶话会上的热议话题,大家认为,这些年出现了丧葬大操大办、攀比成风的现象,给小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自己捐献了遗体,就免除了身后事的麻烦,这对小辈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买墓地、办丧事……这些都是要花不少钱的,现在墓地越来越贵、丧事规矩越来越多,我们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担子压在他们身上,我们也不忍心。”曹有生说,但一开始就算是将心里话讲给子女听,子女接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这次因为沈福根和他爱人先拿到证,他才有机会向孩子提要求。  

后来曹有生在茶话会上跟陆根生一交流,陆根生也去跟女儿、女婿商量捐遗的事。等曹有生、陆根生递交完捐遗申请,曹有生的妻子周连英,陆根生的妻子戴玉琴也填写了申请表。沈利英是戴玉琴儿时的好姐妹,受好姐妹的影响,自己也填了一份捐遗申请表。

领到证书得家人夸赞

沈利英今年58岁,平时喜欢看新闻,最喜欢看的频道是苏州台二套社会经济频道。大概三年前,她在电视上看到关于遗体志愿捐献的报道,她说,从那时起,自己便也有了类似的想法,但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可以申请。  

沈利英的女儿和陆根生、戴玉琴夫妇的女儿也是好友,两人平时会在微信上聊天,“最近我女儿从他们女儿那边听说,他们已经填好了捐遗申请表,我就通过女儿联系上了他们,也去填了志愿捐遗的申请表。”沈利英说。  

“刚开始女儿拖着不肯签,我拿着笔去找女婿,女婿也推托,说要和女儿一起签,后来被我逮到一个他们俩都在的时候,我跟他们说,这是妈的心愿,而且你陆伯伯和戴阿姨都捐了,你们就签了吧。”在沈利英的“软磨硬泡”下,女儿、女婿最终在志愿捐遗申请表上签了字。  

当沈利英把一本红红的志愿捐遗纪念证书拿回家时,孙女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奶奶真棒”。沈利英笑着说,自己完成了这一桩心愿,女儿和女婿对遗体捐献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他们夫妻俩为我骄傲,说以后老了也要像我一样。”沈利英说。(沈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