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昆山市

娘子军勇扛髓缘大旗

2021年02月03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在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团队里,从来不乏女性的身影。她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红十字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来自昆山的各行各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组成了一个爱的集体。是爱让她们走到了一起,是一份责任使她们越发坚强,她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陌生人,在别人需要救助时义无反顾。


在这个团队里,白衣天使是主力军。第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萍来自昆山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捐献时她只有40公斤体重,为了手术的成功,她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长达七个小时的捐献使一位16岁的苏北少年有了生的希望。她还将家乡人民给她的5000元营养费,当场转赠给少年的家人用作治疗费。

除了周萍,目前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还有戴智慧、袁慧2位女性成功捐献者,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从报名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期待这一天的来临。”戴智慧说,2010年,当她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时,无法控制地留下了眼泪,“在产科,我们用技术不断地迎接着新生命,今天,我可以用自己的骨髓去挽救另一个生命,我觉得很骄傲。”正因为如此,戴智慧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托给父母照顾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愿意捐献”。她的愿望实现了……呼吸科医生袁慧2010年初配成功时,她的宝宝才11个月大,尽管孩子还小,但她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了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减少一份照顾孩子的顾虑,袁慧有意识多为孩子增加辅食,希望在捐献前给孩子断奶。

王晓洁是昆山市中医院的医生,2004年大学毕业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幸运的是两年后她就配型成功。在入院动员之前,她还为那名患者进行了募捐。她说,作为医生的自己,有义务去帮助别人。

爱心不是突然的迸发,是长时间的积淀。在大学里就是宣传志愿者,参加工作后又成为了一名义诊志愿者,汪琳琳还经常参与无偿献血。2004年在大学毕业后踏入工作时的岗前军训中,她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1年接到市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时,汪琳琳当即表示同意。捐献那天,恰好也是她的生日,她兴奋地说,那年的生日最有意义。

来自周市人民医院高琳雯在工作中也不忘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开展。看到志愿者队伍中有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了解、有恐惧感时,她总会耐心为他们做心理辅导,消除他们的顾虑。“作为一个过来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会更有说服力。”

“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可以用自己的爱心来挽救他人的生命!” 昆山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给台湾同胞的志愿者王红艳初听配对成功时,显得异常激动。每次体检,她都是自己坐公共汽车从上海赶来昆山。2009年的动员期间,她还精心绣了一幅《梅花傲雪》十字绣送给了对岸的姐妹。

“孩子有救了,感谢您无私而伟大的奉献精神,愿您好人一生平安!”徐瑛躺在医院的床上,倾听着受助男孩一家写来的感谢信,略显苍白的脸上是欣慰的笑容。这位昆山市金融系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从未献过血,却义无反顾地决定为一名12岁的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付出的是爱心,救的却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全国首位女性警辅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王玉红,怕疼晕血的她为了挽救一个不幸的人,毅然决然地躺在了捐献的床上。连续注射动员剂时,瘦小的她出现了胃涨、头痛等较大的身体反应,面对医生、护士担心的询问,她微笑着说:“没事,不影响,一定要积极配合捐献!”捐献当天,体重偏轻的她得分两次采集,家人担心不已,她却用巨大的决心和毅力将捐献进行到底。“髓缘,让生命不再苍白,让生活重新变得炫彩!”,这朵铿锵玫瑰在日记中写道。

匆匆从教室赶到欢送现场,参加完一个简短的仪式,就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陪伴下,立即赶往苏州……昆山市教育系统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老师栾玲芬用自己的善举挽救了一个四岁的白血病男孩。从得知配型成功,到签订同意捐献协议书,再到血液高分辨比对和进一步体检,她丝毫没有影响教学工作,没落下一节课。她还与家人沟通,向他们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的科学道理。她的义举得到家人的鼎力支持。“从小到大,我也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事,更何况还寄托着别人生的希望。”在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同时,栾玲芬也在默默地做好事,每年都要参加两次义务献血,也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一线,娘子军们活跃在一线,又在以另一种形式捍卫生命。或坚守基层一线,执勤值守;或走村入户,走访排查;或奋战后方,做好保障......

生命相髓,爱心传承。15位“爱心巾帼英雄”用她们的行动在昆山吹响了一只号角,在鹿城大地唱响了一曲曲爱的赞歌。在她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昆山人,伸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双手。

上善若水,仁者爱人。过去,生命相髓娘子军用热血奉献爱,释放出人性的光辉。将来,她们继续丰富新时代志愿服务内容,弘扬社会正气,引领价值导向。(颜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