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最新动态

跨域4千公里的“光明行”

2023年08月14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资深的红十字团体会员单位,多年来苏州市立医院热心公益,专注于人道事业,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没想到,还能再清楚地看看我的草原、我的牛羊!”8月5日早上,随着眼前的纱布被慢慢揭开,63岁的西藏牧民布求难掩激动,起身与身边的一群白大褂拥抱、握手:“我很感激苏州的‘安吉拉’!”


“安吉拉”是藏语对医生的称呼,听起来像英语中的“天使”。从7月底到8月初,从太湖之滨到雪域高原,苏州的三位医护人员跨域4000公里,来到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为当地11位牧民手术,帮助他们重寻光明。

组队出征 11位牧民解除眼疾

今年6月,在苏州市第十六批援藏医疗队的帮助指导下,林周县人民医院的眼科医师们先后来到当地旁多乡、阿朗乡,对当地白内障患者开展初步筛查。听说大城市的眼科专家来免费诊疗,不少村民积极报名。经评估,十余位牧民患者获得潜在手术机会。


与初筛同步,支援已箭在弦上。根据当地情况,市立医院筹备手术物资,联系物流运输,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由眼科副主任医师奚婷、医师马戈、手术室护士长蒋秋燕组成“光明小队”。7月31日晚,小队到达海拔4200米的林周县人民医院。来不及适应高原反应,第二天一早,他们便来到诊室,为患者术前检查、明确手术指征。

8月3日晚上9点半,手术设备终于抵达医院,大家连夜拆包、整理。在与手术室交接、安装的同时,小队当晚便为患者冲洗泪道、测量人工晶体,并将结果发往苏州,测算晶体度数,适应术后用眼需求。

“把患者扶进来吧。”经过紧张的设备调试,8月4日早上10点,奚婷发出指令,患者被陆续送入手术室。她踩动控制踏板,显微镜下,超乳针被轻轻送入患者眼部,快速将白内障晶体乳化粉碎、吸出,新的人工晶体马上被植入眼球。到当天24点,小队共完成白内障手术9台、翼状胬肉手术1台、眼睑肿物手术1台,超过林周县人民医院全院单日手术量的记录。为克服高反,在14个小时的手术中,奚婷全程挂着吸氧管。“虽然有些不利索,但大家配合默契,所有手术都很成功。”虽然类似手术已成功开展过多次,但奚婷依然如释重负。

“算上高海拔长途运费,这次‘白内障复明工程’至少需要11万。”奚婷介绍,这些手术均为公益行动,11位藏族同胞不用掏一分钱。

仁心仁术 “苏医生”接力奉献


早在3年前,布求便患上白内障,眼睛逐渐只剩微弱的光感。手指要送到眼前,才能勉强数清。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到医院距离远,他一直没能做有效治疗。

西藏地区海拔高、阳光照射强,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在执行援藏医疗任务中,苏州市第十六批援藏医疗队发现,不少患者迟迟无法手术,甚至有面临失明的危险。考虑到当地医疗条件欠佳,尤其是不具备白内障手术所需的超乳设备,苏州援助林周医疗队联系家乡,请求支援。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提升当地人民健康水平,苏州市立医院决定支持医疗队,在当地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要努力成为一颗颗优质‘火种’,发挥‘燎原’之效。”在林周诊治期间,奚婷发现,不少当地医务人员勤于学习,渴望能学习到苏州先进的白内障手术知识和技术。每次查房、检查、手术,奚婷都会带着他们旁观学习,现场讲解、演示白内障超乳手术步骤及技巧。这种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当地医务人员受益匪浅。

8月6日,正在慰问援藏医务人员的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沈洁,市立医院院长陈彦等,特意来到病房,看望布求等白内障手术患者。“突切那、突切那(谢谢)!”布求欣喜地告诉远方的客人,自己和邻床的患者、67岁的占堆一样,视力都已经恢复到0.8,看东西越来越清楚。藏族同胞们激动万分,与家人一道,为他们献上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目前,远程心理咨询室、远程CT诊断室、5G远程超声机器人等一批苏州先进的诊疗技术在林周县人民医院已经投入应用。市立医院援藏专家带去的先进诊疗技术正积极造福藏族同胞,让大家不出林周县,就能享受到大型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