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最新动态

苏州举办江苏省“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苏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300例宣传活动

2025年09月21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上月,随着捐献者袁康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苏州造血干细胞累计捐献量突破300例。从2003年实现“零的突破”完成首例捐献,到耗时12年迈过100例大关,从用7年时间实现第二个100例的跨越,再到仅用3年就实现300例的突破。


截至目前,苏州已有4.1万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303例,累计捐献数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列。9月19日,苏州市红十字会举办“致敬希望英雄”——江苏省“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苏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300例宣传活动,向每一位为“生命续航”的捐献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江苏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吴红辉,苏州市红十字会会长蒋来清出席活动。


他们是无私的“希望英雄”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地中海贫血、急性放射病、某些恶性实体瘤、淋巴瘤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成熟技术和重要手段,于许多患者而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而这“生命之光”的点亮,离不开每一位“希望英雄”的挺身而出。

“从饰演白血病患者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更懂得捐献的意义所在。”曾在《我不是药神》中饰演白血病患者的顾智国来到活动现场,分享“生命接力”的暖心故事。作为银幕上曾塑造白血病少年形象的文艺工作者,他在现实中主动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还积极动员身边的朋友加入,完成了从“演绎生命”到“守护生命”的转变。

有着“双重身份”的方东,既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也是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英雄”。2022年,他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2025年,他再次挺身而出,为该患者再次带来生的希望。“这是医者的初心使然,敬畏生命、守护健康是我们的职业信仰,我只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见惯了临床中生命的脆弱,方东始终盼着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让更多家庭免于别离。

作为苏州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袁康还有一个身份——救援队队员。在他看来,奔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与躺在采集床上捐献造血干细胞,本质上并无不同:“二者就像守护生命的左右手,虽方式不同,却都在为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希望与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每一次成功捐献,都是一场难得的“生命之约”。在苏州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开展的二十余年间,这样的温暖故事不断上演:第229例捐献者栾易树,其母亲栾其颖在2015年就已完成捐献,母子二人成为江苏首对“亲子捐献”的爱心志愿者;过去23年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有8位职工成功捐献,成为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最多的单位……这些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身份的人,用同样的善意,共同书写着“生命接力”的大爱篇章。

一场时隔5年的生命之约

2020年,退役军人杨逸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苏州市第176例捐献者。彼时,他救助的小患者沁芸尚在与病魔抗争,两人虽未曾谋面,却因一份“生命馈赠”结下特殊羁绊。五年后,这场跨越城市的“生命之约”,终于在昨天得以兑现,沁芸一家专程从常州赶来苏州,只为当面见到这位让女儿重获新生的救命恩人。

“当年捐完,总觉得心里多了个牵挂的‘小女儿’。”杨逸回忆,捐献后的两个月,是他最牵挂的日子,“特别想知道孩子移植是否成功,身体有没有好转。”


活动现场,两家人首次碰面,杨逸便给了沁芸一个大大的拥抱。巧合的是,两个家庭都是二孩家庭,10岁的沁芸与杨逸的小儿子年纪相仿,这让杨逸更真切地有了“多了个女儿”的感觉。如今的沁芸,身体恢复得很好,脸上洋溢着健康的笑容。

“这五年,我们每天都盼着能当面说声谢谢。”沁芸的父母哽咽着说道,“是杨先生给了我们女儿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他们表示,未来会教育孩子长大后积极参与公益,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沁芸为杨逸送上了一本书——《活着》,“因为有他,孩子才能好好活着,今天能见到救命恩人,终于了却了我们一家人的心愿。”沁芸的妈妈红着眼眶说。杨逸则回赠了一件花开五福的荷花双面绣,寄托对沁芸一家的美好祝福。

更多务实举措为希望续航

为推动苏州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持续向好发展,苏州市红十字会还联合多方力量,推出一系列聚焦捐献者关怀、服务优化与理念传播的务实举措,为这项公益事业注入持久动力。

在捐献者关怀方面,苏州市慈善总会与市红十字会携手启动“苏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关爱计划”。该计划将为所有成功完成捐献的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与重疾医疗保险,让每一位挺身而出的“希望英雄”都能感受到温暖。

在服务保障优化层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式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定点采集医院”。医院内,专门打造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不仅布置完善、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专人提供全流程服务,将为捐献者带来更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


此外,苏州市第13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曹静、第255例捐献者陶嘉琪,被正式聘为“苏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大使”。未来,两位大使将结合自身真实的捐献经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有需要的患者,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解答相关疑惑,用亲身经历消除大众误解,让更多人主动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在此基础上,苏州市红十字会向广大爱心市民发出倡议,尤其呼吁年轻人积极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只要年龄在18至40周岁、身体健康且符合无偿献血条件,仅需抽取6-8ml血样,即可完成志愿捐献登记。这小小的举动,就可能为一个身处困境的家庭带去重生的希望,让“生命接力”的大爱篇章,在苏州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