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甘肃省图书馆副地级离休干部蓝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9日下午14时不幸逝世,享年88岁。
蓝茜同志,1925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在教会学校读高中时,受进步思想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影响,1940年11月赴苏北参加抗日组织,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1月至1941年10月参加苏北新四军;1941年10月至1943年7月在苏中一师一旅服务团工作,任班长;1943年7月至1946年6月在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政工队工作,任班长;1946年7月至1950年10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文工团工作,任指导员兼队长。在1942年底至1947年宿北、莱芜战役中,受到立功表彰;在1947年至1948年孟良崮战役、睢杞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三级人民英雄。1950年11月至1951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二十军文工团工作,任副协理员;1951年在朝鲜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中,荣立四等功,并获得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她在带领文工团赴朝慰问演出时,脊椎受伤,手术后定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1951年12月至1956年6月在总政文工团工作,任协理员;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任秘书;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在甘肃省广播电台工作,任副主任;1960年4月至1963年3月在甘肃师范大学艺术系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兼系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4月在甘肃省党校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2月在甘肃省戏剧学校工作,任负责人;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甘肃省文化卫生办公室工作;1975年9月调入甘肃省图书馆工作,1983年11月由甘肃省文化厅批准离职休养。 蓝茜同志一生忠于党,热爱祖国。她出生于民族资本家家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两次被俘,但出狱后依然投身革命;“文革”期间,她被关押在“牛棚”达六年之久,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变。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蓝茜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热情。离休后,在苏州生活居住期间,她依然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积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热情参与苏州市第十五中学校外辅导员工作;尤其对于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定期去工读学校向学生们讲述亲生经历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她在担任苏州市老干部艺术团团长的十年间,为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苏州市老干部局和老同志的好评,她被推选为苏州市平江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1994年度苏州市十佳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人物等奖励。
蓝茜同志一生为人谦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治家严谨,教子有方,生活简朴,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最新祭奠
昨天全国人民渡过了特别的清明节,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习总书记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前,同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一起,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学校还没有通知开学。不过我得到通知,去学校交一张1吋彩照,学校要上报省里,给我发退休证书。我要退休了,比您们俩退休的年龄早,我不留恋工作更不贪恋职位,我有想做的事情,想学习的东西。我快自由啦!
快到清明了,早就接到电话,说今年红十字会不举行集体悼念活动了,又得知今年苏州的各个墓区都实行预约扫墓,每个墓穴限3人同时去,都是怕人员聚集出麻烦。我不受大影响,这里我常来,纪念园也何时都能去的。
今天凌晨5点醒来,清晰记得梦中见到爸妈,上厕所后继续睡,再醒来8点多了,居然再次梦见您们俩!梦中我们是在河山花园的305室,爸爸要把地板翻新,要在上面铺地砖-是大马路人行道上的那种地砖,妈妈说不好看,我更是极力反对,但爸爸坚持,就在我努力说服爸爸的时候醒了。我感慨,清明时节我们追思故人,可知亲人们也同样在牵挂着我们啊!
又到了吃青团子的季节,疫情期间不想出门逛,就在网上买了杏花楼的豆沙青团子和沈记黑芝麻青团子,甜甜糯糯的很好吃,您们俩都喜欢的。那天李玮和尕胖子一起给我打电话,李玮还问我青团子为什么是绿色的,我告诉了他来历并说明清明节后就没有了,他很想从网上购买尝尝,我说等他到手就不好吃了,一定要吃新鲜做出来的,希望他能够有机会来苏州吃到。今天去学校写报告,心里老想念着兰州的牛肉面,不知道说明时候能够吃到?
昨天半夜起夜,躺下后想起了妈妈,而今天早晨醒来,就回想起梦中见到了妈妈!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今天上午就决定去看望您们俩啦,没有鲜花,因为花店没有开门。纪念园里百鸟朝凤,我第一次走到了纪念碑的后面,看到了树上绽放的大红色和玫瑰色的鲜花,还有草地上零零星星的野荠菜——这又使我想起小时候,我在东郊小学上四年级,妈妈在省委工作,在一个春天的午饭后,妈妈带我一起在省委大院子里挖野荠菜,休息日用荠菜和肉包馄饨吃。那样的日子分明不远啊,怎么就已经过去45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