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甘肃省图书馆副地级离休干部蓝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9日下午14时不幸逝世,享年88岁。
蓝茜同志,1925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在教会学校读高中时,受进步思想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影响,1940年11月赴苏北参加抗日组织,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1月至1941年10月参加苏北新四军;1941年10月至1943年7月在苏中一师一旅服务团工作,任班长;1943年7月至1946年6月在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政工队工作,任班长;1946年7月至1950年10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文工团工作,任指导员兼队长。在1942年底至1947年宿北、莱芜战役中,受到立功表彰;在1947年至1948年孟良崮战役、睢杞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三级人民英雄。1950年11月至1951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二十军文工团工作,任副协理员;1951年在朝鲜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中,荣立四等功,并获得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她在带领文工团赴朝慰问演出时,脊椎受伤,手术后定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1951年12月至1956年6月在总政文工团工作,任协理员;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任秘书;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在甘肃省广播电台工作,任副主任;1960年4月至1963年3月在甘肃师范大学艺术系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兼系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4月在甘肃省党校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2月在甘肃省戏剧学校工作,任负责人;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甘肃省文化卫生办公室工作;1975年9月调入甘肃省图书馆工作,1983年11月由甘肃省文化厅批准离职休养。 蓝茜同志一生忠于党,热爱祖国。她出生于民族资本家家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两次被俘,但出狱后依然投身革命;“文革”期间,她被关押在“牛棚”达六年之久,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变。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蓝茜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热情。离休后,在苏州生活居住期间,她依然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积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热情参与苏州市第十五中学校外辅导员工作;尤其对于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定期去工读学校向学生们讲述亲生经历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她在担任苏州市老干部艺术团团长的十年间,为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苏州市老干部局和老同志的好评,她被推选为苏州市平江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1994年度苏州市十佳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人物等奖励。
蓝茜同志一生为人谦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治家严谨,教子有方,生活简朴,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最新祭奠
去北京出差,在那里每天都吃到饺子,味道正宗很过瘾。今天晚饭我也包了饺子,不过是油煎的,是锅贴的做法,东豪说很好吃。包饺子的时候想起爸爸的手艺,是传统山西人的包法,用双手一捏,样子好看,包的饺馅又多。可惜我始终没有学会,就像是我始终没有跟妈妈学会包粽子一样。遗憾!
晚上的新闻里,说今天是中华传统节日“寒衣节”。前二天牛阿姨专门来的话提醒我,“十月一送寒衣”,其实我一直都记得今天的。送上生煎包,您们喜欢的,我还记得妈妈说的,爸爸第一次吃生煎包时发生的故事呢。
国庆节刘海宽叔叔来我们新家,看到爸妈您们俩的合影照片,希望保存一张做纪念,昨天我给了他。刘叔非常高兴。
中午冯军民来电话,问起妈妈的生平履历,我告诉了他,他说应该在妈妈头脑清晰的时候,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妈妈的这一生,这段历史是很有价值的。谁说不是呢?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
刚才张姨来电话,她也搬了新家,和哥哥住在一起;新房子也是高层,有地暖,她很满意。要是爸妈您们能够享受到高层有地暖的房子该多好啊!
刚才我分别打电话给吴斌阿姨和牛姨,不巧她们都出门了,看来她们身体都不错。爸妈您们要是能够来这里住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