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甘肃省图书馆副地级离休干部蓝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9日下午14时不幸逝世,享年88岁。
蓝茜同志,1925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在教会学校读高中时,受进步思想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影响,1940年11月赴苏北参加抗日组织,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1月至1941年10月参加苏北新四军;1941年10月至1943年7月在苏中一师一旅服务团工作,任班长;1943年7月至1946年6月在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政工队工作,任班长;1946年7月至1950年10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文工团工作,任指导员兼队长。在1942年底至1947年宿北、莱芜战役中,受到立功表彰;在1947年至1948年孟良崮战役、睢杞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三级人民英雄。1950年11月至1951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二十军文工团工作,任副协理员;1951年在朝鲜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中,荣立四等功,并获得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她在带领文工团赴朝慰问演出时,脊椎受伤,手术后定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1951年12月至1956年6月在总政文工团工作,任协理员;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任秘书;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在甘肃省广播电台工作,任副主任;1960年4月至1963年3月在甘肃师范大学艺术系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兼系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4月在甘肃省党校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2月在甘肃省戏剧学校工作,任负责人;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甘肃省文化卫生办公室工作;1975年9月调入甘肃省图书馆工作,1983年11月由甘肃省文化厅批准离职休养。 蓝茜同志一生忠于党,热爱祖国。她出生于民族资本家家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两次被俘,但出狱后依然投身革命;“文革”期间,她被关押在“牛棚”达六年之久,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变。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蓝茜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热情。离休后,在苏州生活居住期间,她依然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积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热情参与苏州市第十五中学校外辅导员工作;尤其对于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定期去工读学校向学生们讲述亲生经历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她在担任苏州市老干部艺术团团长的十年间,为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苏州市老干部局和老同志的好评,她被推选为苏州市平江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1994年度苏州市十佳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人物等奖励。
蓝茜同志一生为人谦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治家严谨,教子有方,生活简朴,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最新祭奠
今天是十月初一,虽然没有去看望您们,但心中的想念未曾褪去。晓娟父母要回去了,今晚我和东豪与俩老吃告别饭,罗老师做的揪面片,东豪吃了2碗;我们买了杨澄湖大闸蟹,每人一只,我还讲起,妈妈喜欢吃蟹,但爸爸嫌麻烦又少肉不喜欢吃。我们边吃边聊,俩老很高兴。我真心希望他们以及晓娟夫妻能够到苏州来养老。您们也会欢迎他们来的对吗?
今天是十月初一,虽然没有去看望您们,但心中的想念未曾褪去。晓娟父母要回去了,今晚我和东豪与俩老吃告别饭,罗老师做的揪面片,东豪吃了2碗;我们买了杨澄湖大闸蟹,每人一只,我还讲起,妈妈喜欢吃蟹,但爸爸嫌麻烦又少肉不喜欢吃。我们边吃边聊,俩老很高兴。我真心希望他们以及晓娟夫妻能够到苏州来养老。您们也会欢迎他们来的对吗?
我同学张晓娟的父母来苏州游玩,住在您们的家里,上周六我带俩老去太仓浏河镇,看望半个多世纪未见面的老同事。交谈中发现,爸爸与晓娟父亲有共同的朋友--谢进福。我还记得,谢家兄妹三人,都是爸爸招到兰州去的琵琶演员;而且晓娟的姑姑,也是省歌舞团的导演,爸爸应该也认识的。世界真小,兰州更小,说来说去都成了熟人。
晓娟父母在苏州住一个月,我还请他们去吴江宋玲的房子住了一周。虽然时不时地要陪他们到处跑,但我很高兴能够为俩老服务,这也是我继承了您们俩的秉性--助人为乐。
今天是重阳节,给您们送上黄天源的糕团。我还记得2006年秋,带着您们去常熟虞山下的尚湖公园,那时妈妈已经坐在轮椅上了,那天风有点大,咱们衣服准备的不够,因此在山下匆匆转了一圈,吃了午饭后就回苏州了。车里很温暖,又吃饱了肚子,回来的路上您们俩以及阿姨都安心地睡觉,而我也是犯困的厉害;为了给自己开车提神,我只能不断的掐自己的大腿。后来每每想到这件事,都有点后怕,那时候国道上的车没有现在这么。
昨天收到了牛阿姨寄来的核桃,但是她自己帮我晒干的新核桃,真的很感谢她的,我邀请牛姨来苏州过年,到时候邢杰陪着她来。
又是一年圆月时,中秋佳节倍思亲!下午给牛姨和张姨电话问候,上周还给牛姨寄去了栗子。晚饭时,我和东豪又说起了许多往事,有小时候在上海的,也有在兰州时生活在张姨家里的点点滴滴。现在我做在电脑前,抬头就看见墙上您们俩的照片,您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吗?是不是我做的很不够,或者对您们俩,我根本就做错了很多事?我常常会这样想,觉得自己很不孝顺,该做的没有做...我自己没有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总是陷入自责之中。不知道哥哥是怎样的心情,他也会自责吗?或者很心安?我想我会困惑一生的。